墨鏡選擇需知,詳解太陽眼鏡濾鏡分類
依照標檢局CNS 15067的標準,太陽眼鏡濾鏡可分為5種,建議可根據天氣、活動及眼睛健康狀態選擇適合的濾鏡等級,例如進行水上活動時應配帶濾鏡等級3的太陽眼鏡,而白內障術後應配帶濾鏡等級4的太陽眼鏡。
太陽眼鏡濾鏡分類是以「鏡片的可見光線透視率」,做出區分。可見光透視率越高的鏡片,鏡片顏色越淺;相對的,可見光透視率越低的鏡片,鏡片顏色越深。
什麼是可見光呢?
依據維基百科解釋: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看見(感受得到)的部分。這個範圍中電磁輻射被稱為可見光,或簡單地稱為光。
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長範圍一般是落在390到700nm。對應於這些波長的頻率範圍在430–790 THz。但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nm之間的電磁波。
太陽眼鏡的濾鏡分類
在台灣,標準檢驗局將太陽眼鏡依照「鏡片的可見光線透視率」,從0到4,分為5個等級,此5種分類等級的太陽眼鏡濾鏡,所適用範圍也不同:
因此如果太陽眼鏡濾鏡是分類3,代表光透視率為8-18%,而也是可遮蔽82~92%的可見光,以上數值僅表示鏡片功能,非指太陽眼鏡的好與壞。
另外,騎車、駕駛族也要注意,根據商檢局106年重新修訂太陽眼鏡國家標準規定,濾鏡介於8%~75%,不適合晨昏或夜間駕駛用。肯墨鏡商品頁面均有註明濾鏡透光率,讓消費者購買前請依自身使用情況購買適合墨鏡產品。
濾鏡分類的作用,主是要讓消費者有個參考依據,了解在何時配戴什麼樣的太陽眼鏡。
例如,一般白天遮擋陽光,通常都建議濾鏡3類鏡片;如果要去雪地環境,則可以選擇濾鏡4的墨鏡;如果你要在黃昏戴太陽眼鏡,則建議配戴濾鏡1或2號鏡片;晚上使用,可選擇濾鏡分類0或1號的鏡片,較為安全。
鏡片抗UV400能力,與鏡片顏色深淺無關
此外,許多人會誤以為「鏡片顏色越深,代表抗uv400能力越好,過濾的紫外線越多」,這是極大的錯誤的觀念。
紫外線(英語:Ultraviolet,簡稱為UV)的波長(10~400nm)為不可見光,國際組織將能阻隔400nm的鏡片統稱為「UV400」。濾鏡分類是針對可見光(380~780nm)下去做區別,所以鏡片的濾鏡分類只是純粹針對阻擋可見光作區別,與紫外線這種不可見光是毫無關係的。
鏡片的抗紫外線做法有2種,一種為將抗紫外線材料添加在鏡片毛料中;另一種做法則是在鏡片塗一層抗紫外線塗料,因此像濾鏡分類0或1號這種接近透明的鏡片也是可以阻擋紫外線的。
快速查找肯墨鏡濾鏡分類
濾鏡分類是消費者在購買太陽眼鏡時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然而市面場絕大多販售業者卻無標示。在肯墨鏡商品頁面中,有濾鏡分類標示,以及「380~780nm可見光光譜穿透率」實測數據供消費者參考:
↑點選上方按鈕,您可快速查找肯墨鏡濾鏡分類
↑圖片來源:肯墨鏡檢測資料
太眼眼鏡需經檢驗
至2008年起,國內出廠或國外通關進口至台灣的太陽眼鏡,都必須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或台灣電子檢驗中心檢測合格才能販售。
檢測內容包括抗紫外線能力(須達UV400)、鏡片光譜穿透率、偏光性等光學性測試,以及化學性和耐燃性等檢驗。檢查合格的廠商會有標準局代碼,其太陽眼鏡會附有標檢局合格標示。
肯墨鏡是經過檢測合格的太陽眼鏡產品,依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之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5067執行型式試驗送檢,檢驗代碼為D55452,檢測單位為台灣電子檢測中心。
而為了提升太陽眼鏡品質,保障消費者權益,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106年重新修訂太陽眼鏡國家標準。
CNS 15067新版檢驗標準參照ISO 12312-1及ISO 12311國際標準主要修訂檢驗項目為「透光率」、「光譜透光率(475nm~650nm)」、「光信號偵測」、「穿透平面角度及偏光效率」、「折射能力」及「結構、濾光鏡材料及表面品質」等,並新增其他規範如:(濾鏡介於8%~75%)不適合晨昏或夜間駕駛用,以保障消費這安全。
販售業者應於依修正後新版檢驗標準檢測,才可上市銷售。
肯墨鏡新版檢驗報告
太陽眼鏡並非愈貴愈好。無論是眼鏡專家或醫師都表示,太陽眼鏡能達到保護效果最重要,有時候價格貴在框架設計或品牌。
只要NT590-980元就擁有一副安全又價格合理的太陽眼鏡, 一起來逛逛肯墨鏡眾多款式的太陽眼鏡吧:) ↓ ↓ ↓